当前位置:首页 > 第九书屋 > > 娇养 > 分卷阅读81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设置X

分卷阅读81(1 / 1)

中众人知宜算是全部见完,除了她那拜过天地的夫婿谢晏。 老夫人此时才后知后觉对着身边婢女问道:“春雨,二爷呢?怎么还没过来?” 那婢女回道:“卫家老爷来了,说是有要事跟二爷相商,现下怕是还在书房。” 正在此时,谢晏身边小厮来报,说二爷今日在前头和卫大人用膳,老夫人不必等他开餐。 谢老夫人笑着摇头道:“原本就是为他准备的送行宴,他倒好,又去忙公事了,倒把咱们给撂在了这里,好歹还算知道遣个人过来说了一声。也罢,不必等他,咱们先吃便好。” 知宜如今是“体弱多病”的人设,不必事事奔前,只等众人落座之后才蹭去了桌边,在老夫人空着的左手边位子坐了下来。 古人一向以左为尊,按理说老夫人左手边是小辈当中最尊贵的位置。 知宜记得,在小说原文当中,谢晏的这位大哥并非正室所生,且考了十几年仍只是个秀才,后来也基本放弃了科考这条道路,帮着家中打理一些产业,所以这夫妻两人在谢家地位难免会低一些。 知宜猜着,这个位置大抵是留给谢晏的,只是今天谢晏不在,所以也就便宜她坐在了这里。 既来之,则晏之,反正她是个再过几年就要离开的人,也不必做成王姒那样的完美孙媳形象,知宜稍稍谦让了两下,便晏稳坐了下来。 两个姨娘照例是要站着伺候的,老夫人也没有多言,只是在大嫂王氏想要起身伺候老夫人用膳时,被老夫人制止,道是一家人也没这么多规矩。 大嫂王姒本来也是虚让一下,祖母不让她伺候,她也就坐了下来,边用膳边观察坐在自己对面的新弟媳。 王姒也知道,二弟曾在京中为官多年,京中好些世家都对他极其看好,不光宫中德妃所出的永嘉公主,还有好些郡主郡君也有意招婿,她也一直好奇二弟会娶一个什么样的显赫贵女回来,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家世平平的姑娘。 听说秦知宜娘家父亲严苛,继母刻薄,她自己又是个泉州小门小户的姑娘,王姒原想着,知宜嫁到谢家这样的人家难免畏缩。 可她并非如此。 可能大病知愈的缘故,知宜行动有些慢半拍,却并未露怯,有种难得的落落大方和恰到好处的不卑不亢。 虽然第一次来家里陪着太婆婆用饭,话也不多,但却不是一味的讨好逢迎,反而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无畏心态,让王姒忍不住多看了几眼。 按一个月三餐九十余次摆膳来算,她用膳的次数顶多在五十次。 不到五十次,却让吃喝的花销涨了五番。 这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女子? 谢晏换了账本,查看大厨房那边给的,每日所用食材的细则。 他记得从前一页账本能记载两日六餐的情况,但是这个月,一页纸只写得下一天。 谢晏只是随意扫了一眼,一项突兀的记载跳进他的眼里。 “腊月十三日,用鸡六只。” 这天是什么日子,是祭拜谢家祖先,还是豢养黄鼠狼,怎么用掉了六只鸡? 第42章 见用鸡数目不对后,谢晏又细细地去看其它的细则,发现了不少问题。 “腊月十四日,红花鲸鱼翅一两。” “腊月二十三日,珍珠胎蛤蜊九两。” “腊月二十五日,龙虎斑两条。” 这些项目倒是没问题,难怪花销上去了,因为做菜所用的都是顶顶名贵的食材。 秦知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,嘴巴挑剔,等闲食材,入不了秦二姑娘的眼。 但是……宁寿堂里,谢老夫人也听说了谢晏晚上又宿在书房的事,觉得心中奇怪。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,她能感觉得到,知宜的性子虽然算不得好,但并不惹人生厌,她实在想不通,这个做事一向妥当的孙子这会儿究竟那里不对劲。 知宜也注意到了老太太对着谢晏责备的目光,以及王姒对她的一脸同情,再想想昨晚发生的事情……大概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。 都说大宅门里没有秘密,果然是真的。 这么多下人这么多双眼睛都看着,昨晚他们分房睡的事情,想要瞒住都难。 一向小透明惯了的知宜有些尴尬。因为谢晏的到来,厨房准备得很是精心,宁寿堂的早膳依然好吃,但知宜就是觉得有些食难下咽。 等二人回到正院的时候,谢峥已经用过早膳去学堂了,知宜换了身衣裳,跟着谢晏去往周家。 谢晏昨天还跟正常夫妻一样,能用正常的语调同她说话,也会跟她报备行程,而今天则全程低头看公文,除了早上那句一起去周家外,再没跟她说过其他话。 知宜也很自觉地缩在一旁,低头整理衣带和衣饰,不再多言。 所幸离周家离谢家距离不远,目的地很快到达,知宜也并没有煎熬太久。 周绍夫妻站在门外迎接,见到他二人到来后,周夫人苏遥笑吟吟的走上前来,挽住知宜道:“母亲前几日去京中谢恩,又在那边住了一段时日,这会儿三郎跟翰秦院那边请假送母亲回来,可巧谢大人同在青州,也是难得。” 知宜也听老夫人说过,他们两家原本就是世交,谢晏和周绍两人从前同在京中国子监读书,感情一直不错,所以这次一听得谢晏回来,便立马下了帖子邀他过来小聚。 知宜笑着同苏遥打了招呼,寒暄几句过后,就见得一个白衣公子走了过来,对着周绍道,“你要寻的几本书我都给你找来了,听说你这几日在家,就赶紧给你送来了。” 知宜只觉得这个男子十分眼熟,认真回忆了一下,原来是文汇斋的那个掌柜。 知宜对着苏遥轻声问道:“这位也是周公子的朋友?” “这是李家公子,从小跟着我家夫君一处玩的。”苏遥道,“他从前读书时成绩一直很好,后来祖父祖母相继过逝,耽误了两次考试,母亲这几年身体不好,父亲和几个兄弟都在外面为官……也只能先放弃考试,回家多陪陪母亲。” 听起来的确也蛮坎坷的。上次李维来家时总夸她人好,待谢峥好,还会接送他上下学,把同学们羡慕到不行。 知宜也不白听李维的夸奖,听说谢峥的同学们都来了,就让小厨房准备了点心送过去。 她进到谢峥书房,发现几个孩子正聊得热火朝天,讨论着新转来周家学堂的一个新同学。 这个新同学名唤崔秉文,父亲时任都转运盐使司判官,虽然只是从六品,官阶算不得高,但却是个实打实的肥差。 崔秉文祖籍青州,准备明年报考县试,祖上和周家也有些交情,所以这会儿才会转学过来准备接下来的考试。 知宜听得这几人对崔秉文的描述后,眼睛跟着闪了闪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